在4C評級之中,無容置疑地,切工對鑽石閃爍度和火彩的影響是最大的 – 那為何花式切割鑽石(例如心形、橢圓形、梨形等等)沒有跟圓形鑽石一樣,有一個切工評級呢?原因是IGI和GIA只會替圓形明亮式鑽石作評級,而AGS會為圓形及公主方切割評鑑;這兩種有名的切工評級其實都是近代(2000年代)才出現的。
那為什麼花式切割不能跟圓形切割一樣有切工評級?既然能夠評定圓形明亮式鑽石,那照樣建立一套全面的評級系統,去評定橢圓形鑽石,應該不也是相對容易嗎?要做起來不會太難吧?而要簡單地說的話:很難。
花式切割的鑽石建基於兩個主要的切割款式:明亮式和階梯式切割。即是說透過延長、縮短、增加或刪減寶石冠部及亭部的琢面,就可以有近乎無限個方法去調整鑽石的形狀,使回光、火彩及閃爍度最大化。
有些切割款式會用來製造出「碎冰」的效果,令鑽石的光向所有角度閃爍;在亭部增加較短的琢面,可使光以更高的速度反射及折射回觀賞者的方向。其他用上拉長琢面的款式,可強調傳統舊式切割所散發的微光,在光線下其強烈的火彩最為突出。
這些款式各有各的亮麗,但哪一款的切工較好?有些人喜歡火彩強、閃耀的長琢面款式多於碎冰款式,有些人則相反;雖然說「美」十分主觀,對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,可是所有人都會認同,每款形狀都應該要達到某些條件,才能稱之為「理想」的。
火彩、光澤、神氣 – 這些特質全賴透過數學公式調整寶石琢面的實際長度與角度,使琢面組合出完美對稱的構造,令光線能精準地在寶石內反射。這就是問題的核心所在:如何評估每顆鑽石的實際尺寸、深度和冠部的角度,以確保鑽石的切工完美呢?
以下一個簡單易懂的圖表,以表示每款花式切割鑽石「完美」至「良好」切工的評級跟鑽石深度和鑽面百分比的關係。鑽面總長度或鑽石總深度除以鑽石的直徑,便可分別得出鑽面及鑽石深度的百分比。例如,假設一顆鑽石的總深度為5.6mm,而其直徑為10mm,那其深度百分比就是56%。這公式可協助我們判斷鑽石的光芒是否艷麗,因為它修改自圓形鑽石的完美切工琢面公式,而圓形鑽石的切工是可以被評定的。接著再參考鑽石的淨度圖,審視其亭部的琢面款式,我們便可大致判斷出鑽石的切工如何。
圓形 | 深度60.1-61.9% | 檯面55-58.5% |
公主方 | 深度64-73% | 檯面65-74% |
祖母綠 | 深度60-68% | 檯面57-69% |
阿斯切 | 深度59-68% | 檯面57-69% |
至於為什麼這些花式切割的款式沒有GIA和IGI的官方評級?這純粹因為每款形狀可出現的變化太多,難以一一評鑑。每年都有從原有形狀衍生出的新款式,光澤和美感愈趨多元。可是,這情況將會改變:珠寶業界逐漸同意鑽石深度百分比、鑽面百分比、長闊比例等應該遵循指定的規範,不同寶石均有切工評級將成為常規。
但就目前為止,花式切割鑽石的美只能用「各花入各眼」去評價。鑽石的整體外觀須奪目,而光芒及火彩動人;可以的話,應選擇打磨質素及對稱程度優異的鑽石,因為那代表著琢面的排列整齊且打磨得平滑,而其明確的接口讓光線能穿過石的不同部份。你可以向珠寶匠或寶石學家請教,看看怎樣的鑽面和鑽石深度百分比能組合出最優美的切割比例,還有怎樣的長闊比例能使鑽石的形狀看來最自然。
Kommentare